卷五十八 第4页
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
莊明習舊章,雅達政事,凡所駁正,帝莫不稱善。蘇威為納言,重莊器識,常奏帝雲:“江南人有學業者,多不習世務;習世務者,又無學業。能兼之者,不過柳莊。”高熲亦與莊甚厚。莊與陳茂同官,不能降意。茂見上及朝臣多屬意於莊,心每不平。帝與茂有舊,譖訴頗行。尚書省嘗奏犯罪人,依法合,而上處以大辟。莊據法執之,帝不從,由是忤旨。俄屬尚藥進丸藥不稱旨,茂因奏莊不親監,帝怒。十一年,徐璒等反於江南,詔莊以行軍總管長史,隨軍討之。璒平,即授饒州刺史,甚有能名。卒於官。

論曰:韓褒奉事三帝,以忠厚知名。趙肅平允當官,張軌循良播美,李彥譽省閣,郭彥信著蠻貃,歷官出納,並當時之選也。梁昕、皇甫璠、辛慶之、王子直、杜杲之徒,並關右之舊族。或紆組登朝,獲當官之譽,或張旃出境,有專對之才,既茂國猷,克隆家業,美矣!魏文帝雲“文人不護細行。”其呂思禮之謂乎!徐招、檀翥、孟信各以才學自業,又加之以清介,並志能之士也。宗懍才辭幹局,見重梁元,逮乎播越秦中,不預政事,豈亡國俘虜不與圖存者乎?梁氏據有江東五十餘載,挾策紀事,蓋亦多人。劉璠學思通博,有著述之譽,雖傳疑傳信,頗有詳略,而屬辭比事,為一家之言。行本正抗言,具存乎骨鯁。柳遐立身之道,進退有節,觀其眷戀墳隴,其孝可移於朝廷;盡禮舊主,其忠可事於新君。夫能推此類以求賢,則知人幾於易矣。莊亮直之風,不殞門表,忠而獲謗,蓋亦自古有之。

部分譯文韓褒字弘業,潁川潁陽人。祖父韓瞔,官魏平涼郡守、安定郡公。父韓演,曾任恆州刺史。

韓褒少年時就有不俗的志向,喜歡讀書而又不拘守章句。他的老師到奇怪,詢問原因,韓褒回答説“:讀書常常是為了從中得到教益,至於商榷考較其異同,則是各有所好。”老師因此而把韓褒看作奇人。長大之後,韓褒讀經史,深沉而有遠大謀略。適逢魏國戰亂,韓褒躲避到夏州。這個時候,周文帝任夏州刺史,平常就聽説過韓褒的名字,將韓褒當作客人來對待。等到賀拔嶽被侯莫陳悦殺害,諸將派遣使者接周文帝。周文帝徵詢韓褒的意見,問他是去還是留,韓褒説“:這是上天的授意,還有什麼懷疑的呢?”周文帝採納了韓褒的建議。等到周文帝為丞相,引薦韓褒為錄事參軍,賜姓侯呂陵氏。西魏文帝大統初年,升任行台左丞,賜爵三水縣伯、丞相府從事中郎,出京鎮守淅、酈二地。過了兩年,升任丞相府司馬,晉爵位為侯。

出任北雍州刺史。雍州北面一帶多山,山中多有盜賊。韓褒私下查訪,發現都是當地豪強幹的。他表面上裝做不知道這事,還用更豐厚的禮儀對待他們,對他們説“:我原是書生,哪裏知道緝拿盜賊之事?還要依靠諸位為我分擔憂愁才是。”於是就把百姓平常就害怕的那些兇悍狡黠的少年悉數召來,任命主帥,劃分地界,捕捉盜賊。若有偷盜搶劫之類的事發生,而又沒有抓獲盜賊,就以故意縱逃罪論處。於是,那些被召來的人沒有一個不害怕的,都低頭認罪,説“:從前發生的盜竊之事,都是我們這些人乾的。”並將同夥的姓名都開列出來,有些逃命在外和隱藏起來的人的地址,也都一一説了出來。韓褒把盜賊的名單藏起來,在州門張布大榜,榜文稱:“自知行盜有罪的人,可迅速來自首,即免除其罪。到了這個月底還不來自首的人,當眾屠戮其身,子兒女籍沒入官,用以獎賞先前首告的人。”十之內,諸盜賊全部來自首了。韓褒取出名單一一查驗,無一差錯,就一併免除了他們的罪,讓他們悔過自新。因為這件事情,羣盜就從此洗手不幹了。韓褒入京任給事黃門侍郎,升任侍中。

改任都督、西涼州刺史。羌胡風俗,看不起貧窮弱小之人,崇尚豪強富裕。豪門富户魚平民百姓,把他們視同僕人和奴隸。所以貧窮的人越來越窮,豪富之家越來越富。韓褒就把貧窮的人都招募在一起,讓他們當兵,優待其家人,免除他們的徭役賦税。又調撥富人的財物賑濟窮人。每逢西域的商貨到西涼,先讓窮人買賣。於是貧富的差距縮小了,家家户户都富起來。西魏廢帝元年(552),改任會州刺史。後來,以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晉爵為公。

又改任汾州刺史。赴任之前,北齊時常侵犯,當地人無法耕種。前後幾任刺史,都沒有辦法抵禦齊國入侵。韓褒上任時,恰逢齊國入侵,韓褒就沒到所屬各縣去。當地人沒有防備,所以財物被齊寇擄掠很多。齊兵很高興當地人沒有防範,認為汾州先前沒有聚集兵力防禦,如今必定還是不會來追擊,因此更加懈怠,沒有構築營壘。韓褒已事先集中了鋭部隊,埋伏在北山中,分別佔據險要,阻斷齊兵的歸路。待齊兵路過時,乘其鬆懈無備,突出伏兵攻擊,將齊兵全部俘獲。按照慣例,抓獲的俘虜,要一起送往京師。韓褒於是上書奏道“:俘虜的齊兵,不算太多。如果因為是俘虜而侮辱他們,只會增加齊人的憤怒。請求把他們全部放回,用恩德來回報怨恨。”詔令准奏。自此以後,齊兵來騷擾的情況就少多了。韓褒升任河州總管,又轉任鳳州刺史。不久,就以年老請求辭官還鄉,詔令准許。天和五年(570),官拜少保。

韓褒歷事三朝帝王,因忠厚而為皇帝所知。周武帝十分敬重他,常以老師之禮對待他。每逢韓褒入朝覲見,必定是先有詔令坐,然後才開始議論政事。死後,贈涇、岐、燕三州刺史,諡號為貞。

子繼伯繼承爵位。供職隋朝,官至衞尉少卿。

張軌字元軌,濟北臨邑人,父張崇,曾任高平令。張軌自幼喜愛讀書,志大識廣。當初住在洛陽,家中貧窮,與樂安人孫樹仁成為莫逆之,常常是你穿着我的衣服,我穿着你的衣服結伴外出,並因此受到人們的稱讚。張軌常常對親近的人説“:秦雍兩地之間,必定有王者出現。”。。朱氏失敗後,張軌馳馬入關中。賀拔嶽任命張軌為記室參軍,掌管機密要務。很快轉任倉曹。這時正值谷價猛漲,有人讓他把官倉的糧食拿出去賣高價。張軌説:“為了個人而損害大家,不是我想要乾的。應該幫助人度過危難,怎麼能夠反而乘人之危呢?”他賣掉了穿的衣服,買糧食救濟貧窮的人。

賀拔嶽被殺害後,周文帝任命張軌為都督,一起征討侯莫陳悦。平定了侯莫陳悦,張軌出使洛陽,面見洛陽領軍斛斯椿。斛斯椿説:“高歡陰謀篡政之事,到處都在傳説。人心都向往西面,在這裏度如年。不知宇文和賀拔相比怎麼樣?”張軌説:“宇文公文足以治理國家,武足以平定叛亂。至於見識之高、謀事之遠,不是我這個愚笨之人所能測度的。”斛斯説:“確實像你説的這樣的話,宇文公真是可依恃的人啊!”周文帝為行台,任張軌為郎中。出京任河北郡守。在河北郡守任三年,聲名政績都十分顯著,治理有術,有循吏之美稱。大統年間商議宰相人選,許多人推舉張軌。入京任丞相府從事中郎,代掌武功郡事。章武公宇文導為秦州刺史,任命張軌為長史。西魏廢帝元年(552),晉位為車騎大將軍、儀同三司、散騎常侍。二年(553),賜姓宇文,代行南秦州事。恭帝二年(555),升任度支尚書,又任隴右府長史。死在任上,諡號為質。

李彥字彥士,梁郡下邑人。祖父李光之,任魏淮南郡守。父李靜,官任南青州刺史。

李彥少年時就有氣節行,喜愛讀書,仰慕古風。孝昌年間,入朝為官。孝武帝入主關中,李彥兼任著作佐郎修起居注。大統初年,授通直散騎侍郎之職,又改任左户郎中。大統十二年(546),簡三十六曹為十二部。李彥改任户部郎中,封平陽縣子。廢帝初年,升尚書右丞,轉左丞。

李彥在尚書省任職十五年,參與軍國大事,雜務繁多,盡心盡責,從未懈怠。處理事情果斷迅速,一點也不耽擱。台閣同仁沒有人不讚揚他公正勤勞,不佩服他見事英明的。改任給事黃門侍郎,後仍任尚書左丞。賜姓宇文氏。出京為。。州刺史。李彥因東夏還未平定,故辭刺史之職,詔令允准。升任兵部尚書,加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,仍兼任著作郎。朝廷設六官建制,李彥改任軍司馬,晉爵號為伯。

李彥生謙恭,有禮節,雖官居要職,對親戚朋友同僚仍然謙恭有禮。輕財物,重義氣,喜助人,愛文士,時論因此而對他稱讚備至。然而,因為平常身體多病,又勤勤懇懇地恪守職責,即使是病倒在牀,仍不停止處理事務,以至於病死。諡號為敬。

臨終的時候,李彥告誡兒子等人説:“過去有人用空木作為棺材,再用藤條捆紮起來,下不紊亂泉水,上不氣味。這其實也是我平生的志願,但是,事情做得過頭了,恐怕世人要説三道四。如今,可以用現在的衣服裝殮,把我埋葬在堅硬而貧瘠的地方,不要用玉器、草飾和儀仗之類的陪葬品。你們要把我的話放在心上啊!”朝廷讚賞他這種薄葬的想法,就按他的意願做了。

子癉明繼承父親的爵位。年紀不大就做了高官。大象末年,官至太府中大夫、儀同大將軍。供職隋朝,官終齊州刺史。

子仁政,官長安縣長。義軍至長安,以罪誅之。

辛慶之字餘慶,隴西狄道人。辛姓世代為隴西大姓。父辛顯宗,官至馮翊郡守,贈雍州刺史。

辛慶之少年時就因文采出眾被徵召到洛陽,對策取得第一,授官秘書郎。時逢。。朱氏叛亂,魏孝莊帝令司空楊津為北道行台,指揮太行山以東的軍隊討伐。楊津起用辛慶之為行台左丞,參與軍機大事。到了鄴城,得知孝莊帝駕崩的消息,辛慶之往來兗州和冀州之間,計劃聚集義兵,救國家之危難。不久,節閔帝即位,辛慶之就回到了洛陽。後來,賀拔嶽為行台,重新起用辛慶之為行台吏部郎。大統初年,跟隨周文帝東向討伐,任行台左丞。大統六年(540),代掌河東郡諸事。九年,入京為丞相府右長史,兼任給事黃門侍郎,授度支尚書之職,復任河東郡守。改任南荊州刺史,加官儀同三司。

上一页 下一页
【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】
【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】
【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】
【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】

大家在追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