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九章
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
京中得到馬尾開戰的消息,是在七月初四。僅憑李鴻章一電,語焉不詳,情況不明,醇王非常焦灼。水師失利,固在意中,但法軍是否大舉登陸,船廠是不是守得住?倘或不守,福建省城能不能保得住?這些疑問得不到一個確實的解答,便有無從措手之苦。因此,除了密電沿海各省,見有法國兵艦進口,立即轟擊以外,唯一能做的事,就是由總理衙門分頭詢問馬尾之戰的詳細情況。

到了初五,各方面的消息都到了,但説法不一,有的説我軍大敗,有的説先敗後勝,有的説互有勝負,有的説孤拔陣亡。當然,最應該重視的是張佩綸“自請逮治”的電報。總理衙門一接到,立刻轉送醇王,頭一起召見,便即呈上御案。

慈禧太后的臉,在憔悴之中顯得堅毅悲憤,靜靜地看完電報,輕輕地説了句:“非決戰不可了!”

“法國欺我太甚,決無坐視他們長驅直入之理。”醇王説道:“水師不敵,陸路實在是有把握的,只要福州能得住,一方面重用劉永福,一方面督促岑毓英、潘鼎新趕快進京,足可牽制法軍。為今之計,先要請懿旨,下一個明發,振作士氣民心。以我中國之大,土地之廣,人口之眾,如果於義憤,同仇敵愾,上下一心,決沒有不能打敗法國人的道理。”

“我中國壞的就是人心不齊。不過也不能怪大家,朝廷雖早已拿定了大主意,辦事的人不知是何居心?倒象處處顯得情屈理虧,不敢跟法國決裂似的。這一來,外面當然摸不透朝廷的意思,難免遲疑退縮。”慈禧太后冷笑着説“總理衙門的人倒是不少,一人一個主意,自己沒有定見,人家當然得寸進尺,步步了過來。咱們的洋務實在沒有辦好!”

“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自有總理衙門以來,就沒有振過國威。”醇王的言外之意,依然在攻擊恭王“其實,洋務如果責成李鴻章辦理,倒還省事。”

“這話,眼前先不必去説它。如今既然決戰,籌兵籌餉,該有個打算。”

“是!”這一層,醇王當然有過打算“與法開仗,重在陸路,福建軍務,仍舊非起用老成宿將不可。左宗棠威望久著,福建的情形也,臣覺得不妨讓他到那裏去督師。”

“左宗棠年紀大了,身子也不好,能管用嗎?”

“這無非借重左宗棠的威望,在南方坐鎮。另外當然要派人幫他,漕運總督楊昌濬是左宗棠得力的舊部,可以派他幫辦福建軍務,督勇援閩。”

“當然。”慈禧太后點點頭“要派左宗棠到福建,當然得派楊昌濬去幫他。此外,鮑超、楊嶽斌都可以起用。”

“是!”醇王答道“一開戰,兵餉兩事,頭緒很多,請皇太后飭下軍機,與臣會商詳奏。”戰守大計可以憑慈禧太后一言而決,如何戰、如何守,自然要靠醇王去籌劃。親貴中,醇王一向有知兵之名,加以他很佩服左宗棠,也知道倚重李鴻章,自會向他們請教諮詢,斟酌盡善,所以她很放心,只是有句話卻不能不説。

“何璟在福建七年,炮台也修了不少,何以這麼不經打?張佩綸也很能幹,何以一開仗就敗成這個樣子?雖説輪船、大炮不及人家,如果謹慎小心,也不見就能讓法國人佔了便宜。如今前方的情形還不十分清楚,而且也正在用人的時候,不便查辦。不過,喪師失地,不是小事,朝廷紀綱,更不能不顧。該怎麼辦才合適,你們也得拿個辦法出來。”

“是!”醇王答道“大敵當前,自然以收攬民心,合力禦侮為頂要緊的事。至於疆臣守土,責有攸歸,等馬尾開仗的情形,有了詳細奏報,必得要論是非、定功罪。朝廷紀綱所繫,臣斷斷不敢徇私,不過眼前務必要求皇太后恩典,暫置不問。”

“我原是這個意思,只要你記住了就好。”慈禧太后又説“你下去趕緊找左宗棠商量吧!下午再遞牌子。”醇王退出養心殿,立刻派侍衞分頭通知,到適園聚會。等他回府,奉召而至的王公大臣,已接踵而至,一共四個人:禮王、奕劻、孫毓汶、許庚身。

“左季高呢?”醇王問道“他不來怎麼行?”

“左侯兩天未到軍機了。”孫毓汶答道:“我派蘇拉去請,左侯説是‘在家聽參’。”

“聽參!”醇王詫異“誰參他?為什麼?”

“延樹南上了個摺子。萬壽節那天,左侯沒有隨班行禮,延樹南上折糾參,奉旨:左宗棠部議處。”

“這也是小事。唉!”醇王痛心疾首地“國事糟到如此,還講這些虛文小節?書生不懂事,真正可恨。左季高也是,何必為此小事鬧脾氣,落個不識大體的批評,何必?”

下一页
【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】
【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】
【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】
【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】

大家在追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