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回屠龍寶刀放玄光
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
八人惕然止步,放眼看去,眼前之人,正是冷麵人,紅髮老人、玄冥二老。

張無忌厲聲道:"冷麵人,兩個孩子呢?"冷麵人道:"數年不見,張教主火氣怎地愈來愈大了?"言畢一招手,石後走出二個八九歲的小孩,一個婦人道:"張大爺,公子和小姐都很好,大爺放心罷。"張無忌道:"多謝大嫂!"一個女孩問道:"爹爹,媽媽,這麼多年,為甚麼不來救我們?"趙失聲道:"綠,娘和爹爹天天都在想你們。"綠道:"我也想爹爹和娘。"張無忌道:"殷濤叔叔可好?"殷濤道:"大哥,我很好。"趙情不由己,向綠走去,冷麵人突然道:"張夫人請留步!"趙突然一驚,急忙後退幾步,但見玄冥二老已將二個小孩攬去身前,將手掌放上孩子頭頂。

冷麵人道:"數年不見,張教主別來無恙乎?"張無忌道:"多承閣下掛懷,在下還好。不知閣下神功是否大成了?"冷麵人道:"略有小成!"張無忌道:"恭喜閣下。"冷麵人道:"多謝。"張無忌道:"小女及殷兄弟這數年來承閣下照拂,在下就此謝過。"冷麵人道:"令媛聰明機智,不下其母趙女俠。小綠數次騙過老夫,已逃將出去,只可惜殷濤這孩子老實過份,一次也未能逃脫。綠無奈,又只得回來陪著這位殷叔叔。綠小小年紀,如此聰明伶俐,也就別說了。可為可貴的,乃是她如此看重義氣。這倒著實令老夫汗顏。"張無忌心起伏,良久道:"綠。爹爹很高興你這樣做。你知道麼?"綠道:"爹爹放心,我一定聽爹爹的話,陪著殷濤叔叔。"張無忌愴然大笑,道:"在下得女如此,敷益何求?冷麵人,此番前來,有何言語,便請明言。"冷麵人道:"老夫數年來閒居山林——"綠突然道:"你胡說,這些年你一直在應天!"張無忌等人早疑冷麵人與朱元璋定有干係,以前不過猜測而已,此時聽綠如此說,人人心頭均是狂震。冷麵人打個哈哈,不再言語。

張無忌道:"以閣下這等驚世武功,原可自創門派,揚名千古,卻怎地情願充當朱元璋鷹爪。在下殊為不解。"冷麵人道:"承蒙張大俠謬讚,實不相蹣,老夫與朱元璋乃平輩論,並無君臣關係,不過互相利用而已。"楊逍冷冷地道:"朱元璋除明教,閣下便代為效勞,且不說閣下與明教有何仇怨,竟血洗天鷹山。在下只想一問閣下到底意何為?"冷麵人道:"老夫之意。早已昭然天下,便是一統江湖,摒棄門戶之見,光大武林。"楊逍道:"恐怕未必!"冷麵人陡然喝問道:"楊教主,有何高見?"楊逍道:"閣下既光大武林,卻為何將崆峒,崑崙、華山,丐幫諸派高手盡數屠殺殆盡。'光大武林'!哼,依在下之見,不過幌子而已。閣下真實意圖,卻是張教主一人而已!"冷麵人糝人地道:"楊教主之言確實不虛,天下所謂英雄,何止萬千。但老夫卻偏偏看中張教主,只要張教主歸順,縱是將天下武林之人殺光了,老夫也絕不在意!"楊逍冷笑道:"閣下未必有此能耐!"冷麵人道:"楊逍,你當老夫殺你不成麼?"楊逍哈哈大笑道:"楊逍早已活夠了歲數,冷閣下不妨便請動手罷!"冷麵人道:"好!老夫便成——"張無忌道:"且慢!"冷麵人聞言住聲。張無忌與冷麵人相視良久,才道:"在下與閣下多次相逢,未曾有絲毫相欺瞞之處。大丈夫處世,當光明磊落,天鷹山上,閣下為何不敢承認與朱元璋之關係?"冷麵人道:"張教主真乃貴人多忘事。當時老夫見問,不是曾說老夫與朱元璋有過一面之麼?"張無忌道:"可你並未承認與朱元璋再有干係。"冷麵人道:"老夫至今,確實只與朱元璋見過一面,但長談數夜,早將一切謀定而行。這數年老夫確在應天,但始終未與朱元璋見面,這倒並非虛言。"張無忌道:"既如此,閣下一統江湖之言,卻是欺世之談了。冷麵人,你到底是誰?"冷麵人道:"此事老夫早已說過。老夫當年乃江湖中一介無名小卒,後因屢得奇遇,方有今之揚眉吐氣。但老夫之所以有今,實是張教主所賜。大事未成之時,老夫無顏與張教主相見。如張教主情願歸順,那時自然另當別論。"張無忌道:"閣下此議,在下亦早已表明心跡,閣下又何苦再苦心經營。"冷麵人道:"張教主如執意如此,那老夫只好用了。"張無忌淡然道:"閣下又用小孩命相要挾麼?"冷麵人道:"老夫這數年清心靜氣,自忖武功略有小成,再向張教主討教幾招。張教主若無他言,便請動手罷!"張無忌抬頭看看天,但見冷月西沉,東方已泛魚肚白,便道:"閣下置在下於死地,卻不必急在此時。待天明之時,在下再來領死如何?"冷麵人道:"張教主可是放心不下厚土旗?"張無忌不答。冷麵人又道:"老夫既然已將天地風雷四門,以及銳金、巨木,洪水、烈火四旗放走,怎會去為難厚土旗?待厚土旗將光明頂炸飛之後,老夫自讓他們下山。區區幾千殘兵敗將,還能有何作為?"張無忌驚道:"怎地此事你也知曉?"冷麵人道:"老夫別無他長,要猜測一下張教主心思,但還勉強湊合。老夫不但知道此事,老夫尚知張教主現時前往應天,刺殺朱元璋!"張無忌道:"罷罷罷,閣下神機妙算,在下自愧弗如。臨死之前,尚有一事相詢,望閣下據實相告。"冷麵人道:"請講!"張無忌道:"常遇常大哥之死,是否乃閣下手筆?"冷麵人道:"張教主既已認出'芽',何必再多此一問!"張無忌心頭大怒道:"原來如此,在下便來領死罷!"言畢跨前兩步,雙掌運足十二成功力,猛向冷麵人擊去!冷麵人絲毫不讓,亦是雙臂平推出,狠擊張無忌雙掌。

便在此時,山頂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,厚士旗已引爆了光明頂上的炸藥。陡然之間,山頂爆炸之聲不斷,直將方圓數里之內,照得通明。冷麵人和張無忌的掌聲被爆炸聲掩蓋過去,但見冷麵人渾身一震,倒退二步。張無忌惱他毒死常遇,掌下絲毫不留情,跨上兩步,雙掌又擊向冷麵人腹。冷麵人舉掌招架,"嘭"的一聲悶響,冷麵人倒退三步,"哇"的一聲,口中吐出一口鮮血。

張無忌恨恨地道:"冷麵人,在下已得楊冰女俠《九陰真經》相助,今你尚有何言!"冷麵人未及答言,口中又吐出一口鮮血,身軀搖晃,眼見便要摔倒。張無忌狂怒道:"納常大哥之命來!"言畢雙掌平推,便要向冷麵人擊去。

忽聽鹿杖客道:"張教主住手罷!"張無忌眼光斜睨,見鹿杖客將手掌放在綠的頭頂之上,鶴筆翁將右掌提在殷濤腦門之上。張無忌駭然住手。冷麵人頹然坐地,盤膝疔傷,未幾,又是一口鮮血狂噴而出。火光之中,但見冷麵人一張人皮面具陰森可怖,詭異萬狀。眾人機伶伶地打個寒顫,呆立原地。

之中,厚土旗已全部撤出。見了此狀,旗使一揮手,便要命厚上旗將冷麵人等圍住。楊逍出聲止住,揮揮手,讓他們撤走。厚士旗旗眾對楊逍和張無忌鞠躬而退,須臾便消失在群山之中。

明教天地風雷四門和五行旗至此一別之後,各自嘯聚山林,與官府作對。

楊冰一直住在活死人墓中。朱元璋屢次派兵前去搔擾,終於惹得楊冰惱起,炸了活死人墓,率領人馬與朝廷作對。後來與明教天地風雷四門及五行旗聯合,聲威大振,一時之間,攻城掠地,盡殺朝庭命官。朱元璋多次派兵圍剿,均被擊潰。楊冰領著義軍在川陝甘一帶奮戰不已,直至洪武二十八年,因叛徒出賣,義軍才被鎮壓下去,楊冰殉難而死。但各地義軍依然不時奮起,與朱元璋相抗。據史載,從洪武元年朱元璋嚴各種宗教結社開始,直至永樂七年間,各地不斷起事。最大的便是楊冰所領導的明教義軍。另有一股亦屬明教的義軍,在西北一帶起事,王金剛奴自稱四天王;田九成自稱後明皇帝,年號仍用龍風;何妙順號天王;高福興自稱彌勒佛,帝號和年號都直接承襲韓山童,並不承認朱元璋之統治;龍風十一年八月,羅平縣藍醜兒自稱自己乃彭瑩玉重新投生,號召民眾起事,鑄印章,殺官吏;洪武三年九月,青州人孫古樸自稱黃巾賊,攻佔營州,殺同知牟魯;洪武六年正月,靳州人王玉二聚眾燒香起事,洪武六年四月羅田縣人王佛兒,彌勒佛降生,傳寫佛號;洪武十一年正月,五開人吳面兒起事,直到洪武十八年七月才被湯和用計誘捕,俘獲四萬餘人;洪武十二年四月成都嘉定州眉縣人彭普貴以明教名義起事。各地明教的反抗,一直延續到大明朝滅亡。

此乃後話,別過不提。

卻說冷麵人負傷調息,玄冥二老挾制綠和殷濤,張無忌知難以取勝,便率著眾人,直奔應天。中途之上,張無忌因怕冷麵人提前示警,是以眾人馬不停蹄。此時的應天府,經朱元璋改造一番之後,倒顯得煞是繁華。張無忌,楊逍、範遙、紫衫龍王、小昭、常勝王、趙七人分別易容化裝,混入應天府內,便分頭前去打探。

傍晚時分,眾人會集應天城西關帝廟,張無忌道:"我已探聽清楚,朱元璋此時確在應天。"楊逍道:"我和韋兄到皇宮附近察看,朱元璋恐怕早料到咱們此著,戒備異常森嚴。"紫衫龍王道:"東門離皇宮較近,我已準備好坐騎,成事之後,便由東北出走。"張無忌道:"皇宮房屋,何止萬間,如不清朱元璋的寢宮在何處,卻不易得手。"韋一笑急道:"時不多,須防冷麵人示警。無論如何,今夜一定得動手。"紫衫龍王笑道:"韋大哥總是急。小妹倒有一法。"張無忌忙道:"婆婆快講!"紫衫龍王道:"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後,俘獲之人中,有一美女,原乃陳友諒的妃子,名閔氏。聽說朱元璋對此女煞是寵愛。我已探清閔氏的居處,三更時分咱們前去,不定便能在此間找到朱元璋。"眾人俱皆稱妙。

楊逍道:"這樣罷,請韋兄、趙,小昭、常勝王四人在外接應,三更時分,便制住守城軍士,打開城門。張教主和範遙兄,紫衫龍王及在下四人,便進入皇宮,找那閔氏去。"眾人應了,便歇下不提。

卻說冷麵人調息幾個時辰之後,內傷稍愈,當即上了光明頂,命李思齊派信使趕赴應天向朱元璋報警,李思齊何敢怠慢,當即挑了幾名健卒,每人十匹駿馬,疾奔應天。張無忌等前腳才進應天,報警信使後腳也到了應天府立即入皇宮,將冷麵人的信札給朱元璋。朱元璋拆閱之後大驚失,但見冷麵人信箋上寫道:"張無忌武功大進,我等不敵。現在張無忌、楊逍、範遙,紫衫龍王黛綺絲、青翼蝠王韋一笑、趙,小昭、常勝王等八人已赴應天,謀刺聖上,望提防。我等即便到——冷麵人。"朱元璋原只道冷麵人此行定會將張無忌等擒來,誰知世事難料,張無忌武功竟如此通神。朱元璋於明教諸人知之甚詳,這八人武功均是當世一高手,再難有人能敵他們得過。這八個魔頭到了應天,只怕防不勝防。心中著實驚慌起來。朱元璋在宮殿中坐立不安,徘徊良久,直至傍晚時分,才想得一計。但此計能否得逞,這位明朝的開國皇帝心中也殊無把握,而除此之外,再無別法,只得如此了。

遂將守衛京畿的朱文正召來,朱元璋道:"文正,今晚城門大開,休得關閉,將街道之上的巡卒盡數撤回,你親自率領五千兵馬,如此如此。"朱文正領命前去。

朱元璋又招內府總管道:"今夜不論有何異動,宮內守衛只詳作不知便了,若有違背,格殺無赦"總管領命退出,前去傳達聖上旨意不提。

此時天已暗,朱元璋又命左相國李善長,速宣尚在應天的文官速入宮議事。不一會,左相國李善長、太史令劉基、右司郎中汪廣洋、左司都事張昶、朱升、葉兌、宋濂等數十名文官入宮叩見朱元璋。

這一干文官尚未用膳,忽聞太祖朱元璋宣召,急急忙忙趕來。平身之後,朱元璋卻一言不發,愁眉苦臉地坐在金鸞寶座之上。一干文臣面面相覷,不知聖上今有何要事,但聖上不說,諸臣如何敢問。此時夜已濃,諸人肚子直餓得"咕咕"叫喚,朱元璋卻高坐龍椅,似在閉目養神。眾臣偷眼看去,但見這位聖上年約五旬,下巴向前突出,與一柄鐵鏟相似,面上凸凹不平,甚多斑痕黑痣,雙目深陷,不知又在打甚主意。朱元璋的這副相貌,如若說醜,還不如說奇更為恰當。關於這點,朱元璋尚有自知之明,奈何人心難測。他先後我了許多有名的畫師替他畫像,名師所畫,自是十分真。但愈是真,朱元璋愈不滿意。後來有一位聰明的畫家,畫的面貌輪廓有些相像,卻是一臉和氣,仁慈之態可掬,這才命人臨慕了許多,分賜給諸臣。(客注:這兩種不同的畫像。至今尚有傳本。)卻說又過了幾個時辰,眾臣均站得痠腿痛,朱元璋這才命御廚上菜。賜宴款待諸臣。眾人鬆了一口氣,叩謝龍恩之後,方才坐下。滿認為可以飽餐一頓,誰知飯菜上來之後,眾文臣大吃一驚。到了三更時分,張無忌,楊逍、範遙、紫衫龍王徑投皇宮,趙等人稍後出發,向東門摸去。卻說張無忌四人跟著紫衫龍王,展開絕頂輕功,不一會便摸到後宮,到了閔氏宮室。四人將四方圍住。張無忌一聲吆喝,四人同時破窗撞門,衝入室內。卻見閔氏驚慌失措,面無人。正待叫喊之時,張無忌已將屠龍刀架在閔氏脖子上,厲聲道:"不許出聲,否則便砍了你!"閔氏渾身發抖,如何敢出聲叫喊。須臾,楊逍、範遙、紫衫龍王已將屋內各個角落搜過,並不見朱元璋蹤影。張無忌沉聲問道:"朱元璋在何處,快說!"閔氏顫聲道:"賤妾己身懷六甲,聖上已多未來了。賤妾不知。"張無忌一驚,急忙將屠龍刀拿開,但見這位美婦腹部隆起,顯是所言非虛。張無忌訥訥地道:"在下不知,尚請恕罪!"閔氏何敢多言,只顫顫兢兢地拉過被褥,將在外的玉臂遮住。張無忌等大窘,急忙退出。卻聽紫衫龍王道:"請皇妃恕罪!"言畢點了她的道,令她昏睡十二個時辰,道自解,並不會於身體有礙,這才掠出屋外。四人略一沉,便縱身上屋頂,四下裡看去,但見東北角燈火通明,卻不見人影。楊逍奇道:"那便是朱元璋朝廷,深更半夜的,莫非有甚緊急公務?"範遙道:"不管它,看看去!"四人身法快逾鬼魅,須臾便掠至朱元璋的金鑾寶殿之側。範遙略一察看,悄聲道:"教主,上殿。"張無忌點點頭,四人從藏身處彈身而起,悄無聲息地落在大殿之上。俯身看去,但見朱元璋和群臣正在用膳。範遙便動手,張無忌卻示意稍等。四人不解,仔細看去,均覺訝然。但見群臣和朱元璋所食,乃糠野菜,正是饑民所食之物。

便在此時,朱元璋語調低沉地道:"眾卿且聽朕言。非是寡人薄於爾等,乃是勸眾卿當體諒天下眾生。連年兵災人禍,到處都是一片凋敝不堪之景象。宇內遍地荊棘,滿目瘡痍。據報,河北平原一帶,刑榛叢生,積骸成丘,人煙斷絕。其它各地,大抵如此,無處不是餓殍遍野,田園荒蕪之象,民間甚至有易子而食之慘事。我等今所食,在平民百姓看來,已是美味佳餚了。寡人身為一國之君,每念及此事,無不輾轉反側,難以成眠。今將眾卿邀來,便是要議此事。眾卿但有何言,便請直言,為朕分憂罷!"一時之間,眾文臣歌功頌德,大讚聖上英明。聽得張無忌煩燥難耐,便要躍下。

下一页
【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】
【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】
【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】
【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】

大家在追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