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3章按其情罪大小

如果出现文字缺失,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/退出阅读模式

“你覺劉瑾查盤天下府庫錢糧,所為何來?”楊廷和反問兄弟。

“無非打擊異己,為其權勢張目而已。”楊廷儀鄙夷道。

“可偏有些不明事理之徒以為那劉瑾是在為國除弊,”楊廷和冷笑“劉瑾裁撤冗官,追責錯案,踏勘皇莊田畝,件件邀名之舉,很是蠱惑了一批人心。”

“不是一些行事只憑一腔熱血的官場莽夫,便是貪慕權位的仕林敗類,掀不起多大風,劉閹風評如何,天下皆知。”楊廷儀不以為然。

“可這些人一旦多了,吾輩士大夫還有何顏面!”楊廷儀沉聲道:“恰好丁南山無端興事,牽扯到了劉至大,老夫倒要看看,事涉劉閹黨羽,他又該如何處置,也讓旁人藉機看清權閹面目!”

“看清又如何,陛下信任劉瑾,遠勝臣僚,只要劉閹聖眷一不衰,我等便難動他分毫。”楊廷儀一言道出其中關節。楊廷和沉不語,忽然筆走龍蛇,四個墨跡淋漓的大字揮手而就。

“三弟,你看愚兄這幾個字如何?”

“大哥的墨寶從來汪洋恣肆,小弟拍馬難及,”楊廷儀笑著來到那副龍飛鳳舞的草書近前。

“境由心生?”

“境隨心轉則悅,心隨境轉則煩,如今劉瑾權傾朝野,一手遮天,坊間傳之以”立皇帝“之名,愚兄也是好奇,他還能否恪守閹奴本分…”***劉瑾府中正在議事。

“各邊年例銀的事查得如何了?”劉瑾淡淡問道。戶部尚書顧佐座上回道:“經戶部案卷查調,自弘治十五年至正德三年,預解遼東、大同、宣府、寧夏、甘肅、榆林各邊年例銀並奏討銀兩一共五百四萬六千七百五十三兩有奇。”劉瑾點點頭,漫不經心道:“按皇上旨意,科道官分行稽核糴買糧料草束,使用若干,折放過若干,見存若干,如有侵盜費諸弊,從實參奏。”一旁劉宇聽了這話,額頭上漸有冷汗滲出。

“今歲各邊奏請的年例銀該如何安排,還請公公示下。”顧佐繼續小心問道。劉瑾不動聲,端起蓋碗,輕輕撥動茶中浮沫,不徐不疾道:“咱家不是讓戶部商量出一個經遠之計麼?”

“這個…”顧佐支吾半天,糾結道:“戶部商議多,似除輸銀之外,並無其他長策。”劉瑾飲茶動作一滯,眸中瞬間出兩道冷電。顧佐心底一顫,急聲道:“公公容稟,國朝自洪武、永樂以來,各邊既設軍屯,又設開中之法,軍守邊,民供餉,以鹽居其中,為之樞紐,天下鹽課俱開中各邊,上納本米豆,商人慾求鹽利,在各邊墾荒商屯,預於近邊轉運本,所產糧食就地入倉輸軍,以待開鹽報中,故邊方粟豆並無甚貴之時,自前朝孝廟為紓解國用睏乏,改以開中納銀鹽運司,解送戶部太倉銀庫收貯,廢商人赴邊報中之法,十餘年來各邊米豆無人買運,遂使物價騰湧,加之軍屯敗壞,屯卒逃亡者甚多,倘不以銀輸之,恐九邊將士有枵腹之憂,將起禍亂。”丘聚突然陰笑幾聲“司農真是老成謀國啊,可若咱家所記不錯,那向弘治爺上表廢除舊法,改以納銀開中的,似乎也是位戶部尚書啊…”顧佐訕訕道:“丘公公所記不差,昔葉公淇所慮者,蓋商人赴邊納銀,價少而有遠涉之虞。

而在運司納銀,價多而得易辦之便,遂行此議,人為利便…”

“好一個為利便而壞成法,咱家記得,那葉淇可也是淮安人,兩淮鹽商皆是其親識,他究竟求得是誰的利便!”丘聚笑容森然“怎麼戶部淨出這些麼蛾子?”明初鹽商因為長途運輸糧食的耗費巨大,便在各邊僱傭勞力墾荒種田,就近輸邊,以便換取鹽引,更多獲利,時明人商屯東起遼東,西到甘肅,北達宣大,南抵址,大明疆域所及,皆有鹽商蹤影。

但此類邊屯最得利者是晉商等靠近邊鎮的鹽商,對於兩淮鹽商卻極不方便,常謀求變更開中之制,於是出身淮安的葉淇尋了同年好友內閣首輔徐浦共同謀劃上表,弘治皇帝也不知搭錯了哪筋,竟然同意,從此邊儲蕭然,各邊年例銀越輸越多,為大明朝留下了一大隱患。

“這也是為國惜財之策,以銀代粟,鹽課驟增至百萬…”遭丘聚搶白的顧佐臉上青白不定,急聲辯解。

“那些銀子呢?折之法用了十來年吧,萬歲爺登基哪會你戶部太倉裡還剩下多少銀子,顧部堂當年曾為卿貳,該一清二楚吧?”丘聚的問話讓顧佐立時語,丘聚冷笑連連“戶部明知各邊米糧騰貴之因,仍堅持輸銀代糧,其中可有戶部官員通同邊方巡撫都御史,共盜內帑銀兩之事?”

“丘公公,此等查無實據之言不可亂說。”顧佐立時急了,當著劉瑾面說這話,不是將本官架在火上烤麼。

“查無實據?部堂可敢讓我東廠番子放手一查?”丘聚反相譏。

下一页
【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】
【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】
【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】
【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】

大家在追读